宫寒艾灸主要选择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命门穴、三阴交穴等穴位。宫寒多与肾阳不足、寒邪侵袭等因素有关,艾灸这些穴位有助于温经散寒、调理气血。
1、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属于任脉穴位。艾灸关元穴能温补肾阳,改善小腹冷痛、月经不调等症状。该穴位对女性生殖系统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适合宫寒引起的经期延后、经血量少。操作时需注意艾条与皮肤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烫伤。
2、气海穴气海穴在脐下1.5寸处,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艾灸此穴可增强机体抗寒能力,缓解宫寒导致的畏寒肢冷、白带清稀。气海穴与关元穴常配合使用,能协同提升温阳效果。阴虚火旺者慎用该穴位艾灸。
3、神阙穴神阙穴即肚脐中央,属任脉要穴。艾灸神阙穴能直接温暖胞宫,改善宫寒引起的腹泻、腰膝酸软。该穴位皮肤薄嫩,艾灸时建议使用隔姜灸法,既可增强温补效果,又能防止皮肤灼伤。孕妇禁用该穴位艾灸。
4、命门穴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是督脉重要穴位。艾灸命门穴可振奋肾阳,针对宫寒伴腰脊冷痛、夜尿频多效果显著。该穴位艾灸需由他人协助操作,建议采用温和灸法,每次15-20分钟为宜。高血压患者慎用。
5、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内踝尖上三寸,是肝脾肾三经交汇处。艾灸此穴能调和气血,改善宫寒合并的经前乳房胀痛、情绪烦躁。该穴位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尤为适用。艾灸前后可配合轻揉穴位以增强效果,皮肤破损时禁止施灸。
进行宫寒艾灸时建议选择优质陈艾条,施灸前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每周艾灸3-4次,连续调理2-3个月经周期效果更佳。日常可适量食用生姜、桂圆等温性食物,避免生冷饮食。若宫寒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艾灸期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