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头颈外科主要诊治耳部、鼻部、咽喉及头颈部相关疾病,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甲状腺结节、声带息肉等。
1、耳部疾病耳部疾病包括外耳道炎、中耳炎、突发性耳聋、耳石症等。外耳道炎多由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耳痒、耳道分泌物增多。中耳炎常见于儿童,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闷等症状。突发性耳聋属于耳科急症,需及时就医。
2、鼻部疾病鼻部疾病涵盖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痒和鼻塞。鼻窦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症状包括鼻塞、脓涕、头痛和嗅觉减退。鼻中隔偏曲可能导致持续性鼻塞、反复鼻出血。
3、咽喉疾病咽喉疾病主要有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喉炎等。急性咽炎常见症状为咽痛、咽干、咽部异物感。扁桃体炎可能伴随高热、吞咽困难、扁桃体肿大化脓。长期声音嘶哑需警惕声带息肉或喉癌可能。
4、头颈肿瘤头颈肿瘤包括甲状腺肿瘤、腮腺肿瘤、喉癌等。甲状腺结节多数为良性,但需定期复查评估。喉癌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声音嘶哑,晚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部无痛性肿块需排除恶性肿瘤转移。
5、其他疾病其他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面神经麻痹、头颈部外伤等也属该科室诊治范围。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面神经麻痹可能出现口角歪斜、闭眼不全、味觉障碍等症状。
耳鼻喉头颈外科疾病症状多样,建议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耳痛、鼻塞、声音嘶哑、颈部肿块等症状时及时就诊。日常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减少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咽喉不适时可适量饮用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症状。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头颈部病变。
血液内科主要诊治造血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血液肿瘤,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疾病。
1、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值,可能由缺铁、维生素B12缺乏、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维生素B12制剂如甲钴胺片,或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严重贫血可能需输血治疗。
2、白血病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出血、骨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诊断需结合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治疗包括化疗如阿糖胞苷注射液、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片,部分患者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3、淋巴瘤淋巴瘤是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常见症状有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诊断依靠淋巴结活检、影像学检查等。治疗可采用化疗如环磷酰胺片、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部分患者需放疗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表现为无效造血和高风险向白血病转化。患者多有贫血、感染或出血倾向。诊断需骨髓穿刺和细胞遗传学检查。治疗包括支持治疗、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胶囊,高危患者可能需造血干细胞移植。
5、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关节血肿等症状。血小板减少可能由免疫因素、药物等引起,治疗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免疫球蛋白等。血友病为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需定期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如凝血因子VIII。
出现不明原因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血液内科就诊。日常应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摄入,避免接触苯等化学毒物,定期体检可帮助早期发现血液系统异常。血液系统疾病多需长期随访治疗,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并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