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主要功能是生成、储存和排泄尿液,同时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浓度。
1、肾脏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形似蚕豆。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球和肾小管。肾小球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则负责重吸收水分、葡萄糖等有用物质,同时分泌代谢废物。肾脏还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肾素,参与血压调节和造血功能。
2、输尿管输尿管是一对细长肌性管道,连接肾脏与膀胱,长度约25-30厘米。管壁由三层平滑肌组成,通过节律性蠕动将肾脏产生的尿液输送至膀胱。输尿管在膀胱壁内斜行穿入的结构可防止尿液反流。当结石或炎症导致输尿管梗阻时,可能引发肾绞痛和肾积水。
3、膀胱膀胱是中空肌性储尿器官,位于盆腔内,正常容量约300-500毫升。膀胱壁由逼尿肌构成,收缩时可排出尿液。膀胱三角区是肿瘤和感染的好发部位。当膀胱充盈时,神经反射会引发排尿欲望,但成年人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排尿时机。
4、尿道尿道是尿液排出的最后通道,男女结构差异显著。男性尿道长约18-20厘米,兼具排尿和排精功能,分为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女性尿道仅3-5厘米,开口于阴道前庭,较短的解剖特点使其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尿道括约肌可控制尿液排放,损伤可能导致尿失禁。
5、附属结构泌尿系统还包括相关血管、神经和淋巴组织。肾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血流量占心输出量的20%。自主神经支配调节排尿反射,交感神经抑制排尿而副交感神经促进排尿。淋巴回流至腰淋巴结和髂淋巴结,肿瘤转移时可经此途径扩散。
保持泌尿系统健康需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饮食上限制高盐高脂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C可酸化尿液预防感染。出现血尿、排尿疼痛或腰背部持续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定期进行尿常规和泌尿系统超声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