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通常属于微创手术范畴,创伤较小且恢复较快。关节镜手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膝关节半月板修复、肩关节盂唇缝合、踝关节游离体取出、髋关节滑膜清理、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修复等。
1、膝关节半月板修复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适用于半月板撕裂患者,通过微小切口置入器械进行缝合或部分切除。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避免过早负重活动。该手术对关节稳定性影响较小,但需注意术后关节积液等并发症。
2、肩关节盂唇缝合针对肩关节盂唇损伤导致的肩关节不稳,关节镜下可进行锚钉固定修复。手术时间通常较短,术后需佩戴肩关节固定带保护。该术式能有效改善肩关节脱位症状,但存在术后关节僵硬风险。
3、踝关节游离体取出关节镜下取出踝关节腔内游离体可缓解关节交锁症状。手术创伤仅需3-4个5毫米切口,术后第二天即可部分负重。需注意关节软骨损伤情况,必要时同期进行微骨折术处理。
4、髋关节滑膜清理对于髋关节滑膜炎患者,关节镜下滑膜切除能有效缓解疼痛。手术需在牵引床上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性神经麻痹。该术式对早期股骨头坏死也有诊断价值。
5、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修复腕关节TFCC损伤可通过关节镜进行清创或缝合修复。手术需采用专用小型关节镜器械,术后需石膏固定4周。该微创术式能最大限度保留腕关节旋转功能。
关节镜手术后应遵循康复计划逐步恢复关节活动,术后2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可适量补充含钙食物。定期复查评估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出现持续肿胀或发热需及时就医。不同关节部位手术的康复周期存在差异,需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功能锻炼。
肠息肉手术是否属于小手术需根据息肉大小、数量及病理性质综合判断,多数内镜下切除属于微创操作,但部分复杂病例需开腹手术。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临床最常见的处理方式,适用于直径小于2厘米的广基或带蒂息肉。通过肠镜导入电切圈套器或活检钳,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形成安全垫后切除,术中出血量通常不足5毫升,术后仅需观察1-2天。这种术式对肠道黏膜损伤小,患者恢复快,3-5天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对于多发性息肉或位于回盲部等特殊部位的病灶,操作难度会增加,可能出现迟发性出血或穿孔。
当息肉直径超过3厘米、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可疑癌变时,需行腹腔镜或开腹肠段切除术。这类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术中要清扫区域淋巴结,创面需分层缝合,术后需留置引流管。患者需禁食3-5天,住院时间延长至7-10天,存在吻合口瘘、肠粘连等并发症风险。若病理确诊为恶性还需追加根治性手术,此时已不属于小手术范畴。
术后应保持低渣饮食2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创面出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尤其对于腺瘤性息肉患者建议每年检查。注意观察排便性状,出现持续腹痛或便血需立即就医。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进行基因检测和更密切的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