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通常比较危险,可能危及生命。心梗即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冷汗等症状。
心肌梗死发作时,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快速坏死,若未及时疏通血管,坏死范围可能扩大,导致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发病后1-2小时是救治黄金期,每延迟1小时治疗,死亡率上升约10%。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源性休克,表现为血压骤降、意识模糊,需紧急介入手术。即使度过急性期,坏死心肌会形成瘢痕,影响心脏收缩功能,远期可能并发室壁瘤或血栓栓塞。
少数症状不典型的心梗容易被忽视,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仅感轻微胸闷,老年人可能以恶心、牙痛为首发表现。这类情况若延误就诊,风险更高。既往有冠心病史、高血压控制不佳、长期吸烟的人群,发生心梗后并发症概率显著增加。
突发持续性胸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静卧避免活动。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预防药物。康复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肺功能评估,逐步开展有氧训练。
心脏支架术后再发心梗需立即就医,治疗方式主要有调整抗凝方案、复查冠脉造影、优化药物治疗、心脏康复训练、必要时二次介入手术。再发心梗通常与支架内血栓、新发血管病变、药物依从性差等因素有关。
1、调整抗凝方案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术后再梗常见原因,可能与抗血小板药物抵抗或剂量不足有关。医生可能建议替换氯吡格雷为替格瑞洛片,或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与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强化抗凝。需监测出血倾向,避免擅自调整用药。
2、复查冠脉造影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或其他血管新发病变。若发现支架内狭窄超过50%,可能需球囊扩张;若其他主要血管存在严重狭窄,需评估是否追加支架植入。检查前需停用二甲双胍等可能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3、优化药物治疗除抗凝药物外,需联合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瑞舒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改善心功能。合并糖尿病者需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
4、心脏康复训练在医生监督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周3次、每次20分钟的步行训练,配合呼吸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康复期间需佩戴心率监测设备,确保运动时心率不超过靶心率的70%,出现胸痛立即终止活动。
5、二次介入手术对于多支血管病变或左主干严重狭窄者,可能需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若患者存在手术禁忌,可尝试药物球囊处理再狭窄病变。术后需转入CCU密切监护,监测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动态变化。
术后患者应每日监测血压、心率并记录,避免吸烟饮酒及高脂饮食。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康复期每周复诊评估心功能,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家属需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发现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立即呼叫急救。长期随访中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心脏彩超及运动负荷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