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供血不足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大脑供血不足通常由动脉硬化、高血压、颈椎病、心脏疾病、血液黏稠度增高等原因引起。
1、改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有助于减轻血管负担。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久坐久站,每隔1小时活动颈部5分钟,改善椎动脉供血。
2、控制基础疾病:
规范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病,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定期监测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低于2.6毫摩尔每升。颈椎病患者需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使用颈椎枕。
3、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能扩张脑血管。降脂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可稳定动脉斑块。具体用药需在神经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4、手术治疗:
颈动脉狭窄超过70%需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椎动脉严重狭窄可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定期复查血管超声评估手术效果。
5、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卡片游戏可改善脑功能。平衡训练包括单腿站立、走直线等,每日练习20分钟。语言障碍者需进行发音、阅读等针对性康复,建议在专业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日常可多食用深海鱼、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配合2次抗阻训练。睡眠时保持头部略高于心脏位置,避免使用过高枕头。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半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出现头晕加重、肢体无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脑供血不足突然昏倒需立即采取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措施。急救方法主要有保持体位稳定、刺激促醒、观察症状、避免移动、及时送医。
1、保持体位稳定: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下肢可垫高15-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导致二次伤害。松解领口、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通畅。
2、刺激促醒:
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或合谷穴,轻声呼唤患者观察反应。禁止拍打脸颊或泼冷水等强烈刺激,避免疼痛引发应激反应。若患者有假牙需及时取出,防止脱落窒息。
3、观察症状:
记录昏倒持续时间,检查有无抽搐、口吐白沫等异常表现。触摸颈动脉评估脉搏,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频率。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初步鉴别脑血管意外或单纯晕厥。
4、避免移动:
在未明确病因前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防止椎动脉进一步受压。如需转运需多人协作保持头颈躯干轴线稳定,使用硬质担架避免脊柱弯曲。寒冷环境下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
5、及时送医:
即使患者很快苏醒仍需就医排查病因,特别关注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昏厥超过3分钟或反复发作时立即呼叫急救车,途中持续监测血压血氧变化。
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体位改变。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循环。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颈椎病患者睡眠时建议使用低枕。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坐下休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