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供血不足突然昏倒需立即采取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措施。急救方法主要有保持体位稳定、刺激促醒、观察症状、避免移动、及时送医。
1、保持体位稳定:
立即让患者平卧,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下肢可垫高15-30厘米促进血液回流,避免随意搬动患者导致二次伤害。松解领口、腰带等束缚物,确保呼吸通畅。
2、刺激促醒:
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或合谷穴,轻声呼唤患者观察反应。禁止拍打脸颊或泼冷水等强烈刺激,避免疼痛引发应激反应。若患者有假牙需及时取出,防止脱落窒息。
3、观察症状:
记录昏倒持续时间,检查有无抽搐、口吐白沫等异常表现。触摸颈动脉评估脉搏,观察胸廓起伏判断呼吸频率。注意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初步鉴别脑血管意外或单纯晕厥。
4、避免移动:
在未明确病因前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防止椎动脉进一步受压。如需转运需多人协作保持头颈躯干轴线稳定,使用硬质担架避免脊柱弯曲。寒冷环境下注意保暖但避免过热。
5、及时送医:
即使患者很快苏醒仍需就医排查病因,特别关注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昏厥超过3分钟或反复发作时立即呼叫急救车,途中持续监测血压血氧变化。
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突然体位改变。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全谷物、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改善循环。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颈椎病患者睡眠时建议使用低枕。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坐下休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改善脑循环药物。
坐起来头晕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脑供血不足通常由体位性低血压、颈椎病、贫血、耳石症或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头晕、视物模糊、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坐起时头晕的常见原因,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导致血压调节异常,血液暂时无法充分供应脑部。可能与脱水、长期卧床或服用降压药有关。患者常伴随眼前发黑、站立不稳等症状。日常需缓慢改变体位,避免突然起身,必要时医生会调整用药方案。
2、颈椎病颈椎退行性病变可能压迫椎动脉,影响脑部供血。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时易出现眩晕,可能伴随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可通过颈椎牵引、理疗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考虑手术治疗如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3、贫血血红蛋白不足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可能引起脑组织缺氧性头晕。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心悸,可通过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改善。巨幼细胞性贫血需补充叶酸片或维生素B12注射液。
4、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由耳石器脱落引起,常在特定头位变化时诱发短暂眩晕。典型表现为旋转性头晕伴眼球震颤,但无耳鸣或听力下降。可通过Epley复位法治疗,药物可选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
5、心律失常心脏节律异常如房颤、窦房结功能不全可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发脑灌注不足。患者可能自觉心悸、气短,动态心电图可明确诊断。需根据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如盐酸胺碘酮片或进行射频消融术。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快速起身动作,起床时可先坐起30秒再站立。饮食中适量增加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高血压患者需严格控盐。若头晕频繁发作或伴随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须立即就医排查脑血管意外等严重疾病。遵医嘱完善经颅多普勒超声、颈椎MRI或血液检查等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