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针灸科

拔罐起水泡怎么办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张明利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湿气重拔罐在哪个部位

湿气重拔罐通常选择背部膀胱经、腹部中脘穴、下肢足三里穴等部位。拔罐部位主要有膀胱经循行区域、脾胃相关穴位、关节周围穴位、腰骶部穴位、局部疼痛部位等。

1、膀胱经循行区域

背部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经络,贯穿整个背部两侧,主管水液代谢。沿脊柱旁开1.5寸和3寸处分布着五脏六腑的背俞穴,在此处拔罐可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湿邪排出。常见操作部位为大杼穴至膀胱俞穴之间的区域,采用走罐方式效果更佳。

2、脾胃相关穴位

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属任脉要穴,具有健运脾胃功效。配合足三里穴膝下3寸共同施术,能增强脾胃运化水湿能力。腹部拔罐需注意控制负压强度和时间,避免引起腹部不适。

3、关节周围穴位

湿邪易滞留关节,可在阴陵泉穴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委中穴腘窝中点等部位施术。这些穴位属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拔罐能缓解关节沉重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

4、腰骶部穴位

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和八髎穴骶后孔处是常用祛湿穴位。腰骶部拔罐能温补肾阳,促进水液气化,特别适合伴有腰膝酸软的湿重人群。

5、局部疼痛部位

根据湿邪阻滞的具体表现,可在肌肉僵硬、酸胀明显的阿是穴压痛点拔罐。这种局部处理能直接疏通经络,缓解因湿气导致的肌肉沉重疼痛症状。

拔罐后需注意保暖避风,24小时内避免接触冷水。饮食宜选择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湿食材,配合适量运动促进排汗。皮肤有破损、高热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应避开腰骶部操作。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差异调整拔罐频次和强度。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肠结核 尿道结石 肾盂肿瘤 膀胱阴道瘘 淋球菌感染 勃起功能障碍 埃尔托型霍乱 颈部血管损伤 急性冠脉综合征 腹腔动脉压迫综合征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