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通常建议服用退烧药。
小儿发热是机体对抗感染的防御反应,但体温过高可能引发不适或并发症。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时,可通过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减少衣物等方式处理。当体温达到38.5摄氏度以上,或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时,需考虑使用退烧药物帮助缓解。常用退烧药包括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体温中枢发挥作用。使用前需确认患儿无相关药物禁忌,如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对乙酰氨基酚制剂。
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适当补充水分,避免穿着过多衣物影响散热。若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就医。
宝宝服用退烧药后通常在30-60分钟开始起效,具体时间与药物类型、个体代谢差异等因素有关。
退烧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降低体温,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布洛芬混悬液等常见儿童剂型起效时间略有差异。体温下降速度受发热原因影响,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热服药后1-2小时体温可逐渐回落,而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可能需要配合抗生素治疗。用药期间需保持环境通风,避免过度包裹衣物阻碍散热,每4-6小时监测一次体温变化。
若服药2小时后体温未降或持续超过38.5摄氏度,应及时就医排查肺炎、中耳炎等潜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