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的表现需立即就医,可能与胃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头晕等症状。失血性休克时,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表现。
1、呕血: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可能通过呕吐排出,呕血颜色可为鲜红色或咖啡色,呕血量较大时提示出血严重,需紧急处理。治疗上需禁食、补液,必要时进行内镜下止血或手术治疗。
2、黑便:血液经消化道排出后,在肠道内氧化形成黑色柏油样便,称为黑便。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需及时进行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并给予止血药物如奥美拉唑、凝血酶等。
3、头晕:失血导致血容量不足,脑部供血减少,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治疗上需快速补液,必要时输血,以恢复血容量,改善脑部供血。
4、面色苍白:失血性休克时,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需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包括补液、升压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5、四肢湿冷:失血性休克时,外周循环衰竭,四肢末端血流减少,患者四肢湿冷、皮肤湿冷。治疗上需保暖、补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
上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患者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误吸。饮食上需禁食,待出血控制后逐步恢复流质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运动上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待病情稳定后逐步恢复日常活动。
上消化道出血可通过保持卧床休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禁食与渐进饮食、药物止血治疗、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护理。上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药物损伤等原因引起。
1、保持卧床休息患者需绝对卧床以减少胃肠蠕动和出血风险,采取头低足高位防止误吸。护理时避免突然体位变化,协助患者使用便器,减少腹部压力。出血期间禁止下床活动,稳定后逐步恢复轻度活动。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频率,观察皮肤黏膜颜色及尿量变化。特别注意呕血或黑便的性状与量,警惕休克早期表现如冷汗、烦躁等。备好吸引装置防止窒息,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保障补液。
3、禁食与渐进饮食急性期需完全禁食24-48小时,出血停止后先予冷流质如米汤,逐步过渡到温凉半流质。恢复期选择低纤维、低刺激的软食,少量多餐,避免过热、辛辣、坚硬食物。食管静脉曲张者需长期保持细软饮食。
4、药物止血治疗常用止血药物包括注射用血凝酶、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肝硬化患者需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用药期间观察有无心悸、头痛等不良反应,静脉给药需控制滴速。
5、内镜下止血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患者,包括钛夹夹闭、硬化剂注射、电凝止血等方法。术后需继续禁食6-8小时,监测有无再出血或穿孔表现。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2周内需限制粗硬食物,避免腹压增高动作。
护理期间需保持口腔清洁,每次呕血后予生理盐水漱口。恢复期建议补充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等损伤黏膜药物。定期复查胃镜,肝硬化患者需终身随访。出现头晕、心悸或再次黑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