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可能引发胎儿缺氧、产妇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衰竭、子宫胎盘卒中等多种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的危害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围产儿死亡等。
1、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会导致母体与胎儿间的血液循环中断,胎儿无法获得充足氧气和营养。随着剥离面积扩大,可能出现胎心率异常、胎动减少等缺氧表现。严重时需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否则可能造成胎儿脑损伤甚至死亡。
2、产后出血胎盘剥离面血管破裂可导致显性或隐性出血,血液渗入子宫肌层会影响子宫收缩力。当剥离面积超过50%时,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需输血、宫腔填塞或切除子宫等干预措施。
3、凝血功能障碍胎盘剥离后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循环,可能引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皮肤瘀斑、针眼渗血、血尿等出血倾向,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等凝血因子纠正。
4、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失血性休克可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出现少尿、无尿等急性肾损伤。血液浓缩还可能诱发心肌缺血、肝功能障碍,需重症监护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5、围产儿死亡完全性胎盘早剥未及时处理时,胎儿死亡率可达50%以上。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远期并发症风险也显著增加。存活新生儿可能出现缺氧缺血性脑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
孕妇应定期产检监测血压和胎盘情况,出现持续性腹痛、阴道流血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妊娠期需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避免腹部外伤,戒烟戒酒。分娩后注意观察出血量及凝血功能,遵医嘱补充铁剂预防贫血,保证充足休息促进恢复。
胎盘早剥的前期征兆主要有阴道出血、持续性腹痛、子宫压痛、胎动减少或消失、子宫收缩频繁。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属于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处理。
1、阴道出血阴道出血是胎盘早剥的典型表现,出血量可多可少,颜色多为暗红色。隐性出血时血液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可能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流血,但孕妇可能出现休克症状。显性出血时血液经阴道流出,出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无论出血量多少,均需警惕胎盘早剥可能。
2、持续性腹痛孕妇可能出现突发持续性剧烈腹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子宫部位,呈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腹痛程度与胎盘剥离面积相关,剥离面积越大疼痛越剧烈。腹痛可能伴随腰背部疼痛,且疼痛不会因改变体位而缓解。部分孕妇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3、子宫压痛体格检查可发现子宫呈强直性收缩状态,触诊时子宫张力增高,有明显压痛感。随着病情进展,子宫可能逐渐增大,宫底升高。子宫压痛程度与胎盘剥离严重程度相关,压痛越明显提示病情越严重。检查时应动作轻柔,避免加重病情。
4、胎动减少或消失由于胎盘剥离导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胎儿可能出现急性缺氧表现。孕妇自觉胎动较平时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胎心监护可发现胎心率异常,如胎心过速、过缓或变异减少。胎动异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信号,需立即就医评估胎儿状况。
5、子宫收缩频繁孕妇可能出现子宫收缩频繁,收缩强度大且间隔时间短,类似临产表现。但与正常宫缩不同,这种收缩不会导致宫颈扩张,且孕妇疼痛感更为剧烈。频繁宫缩可能加重胎盘剥离程度,导致病情恶化。出现此类情况需立即抑制宫缩并评估胎盘状况。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腹部外伤。妊娠期出现任何异常阴道出血或腹痛都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铁剂预防贫血,控制钠盐摄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确诊为胎盘早剥,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