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可通过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自我否定、躯体不适等表现判断。抑郁症可能与遗传因素、应激事件、神经递质失衡、慢性疾病、人格特征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专业心理评估确诊。
1、情绪持续低落每天大部分时间感到悲伤空虚,持续两周以上无法缓解。典型表现为晨重夜轻,常伴有绝望感或无助感,部分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哭泣。这种情绪与日常短暂的情绪波动不同,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改善。
2、兴趣减退对既往热衷的活动丧失兴趣,回避社交甚至放弃爱好。严重时表现为情感麻木,对亲人情感反应减弱。部分患者会描述"快乐像隔着一层玻璃",这种状态会显著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3、睡眠障碍早醒后无法再次入睡是典型表现,也可能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眠浅。少数患者会出现睡眠过多,但醒后仍感疲惫。持续睡眠紊乱会加重日间注意力不集中和疲劳感。
4、自我否定过度自责自罪,将小事归咎为自身缺陷。常伴随认知扭曲如"我毫无价值"等极端想法,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念头。这种负面认知往往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但患者无法自行纠正。
5、躯体不适不明原因的头痛、背痛或消化系统症状,体检无器质性病变。部分患者会出现食欲显著改变,体重波动超过5%。这些躯体症状常成为患者首诊原因,容易造成误诊。
若出现上述多个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到精神心理科进行专业评估。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维持社交联系,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和酒精。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避免指责或过度鼓励,及时陪同就医。抑郁症经规范治疗多数预后良好,早期识别干预是关键。
耳朵里有耵聍可通过耳道瘙痒、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或耳痛等症状判断。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通常可自行排出,但过量堆积可能引发不适。
1、耳道瘙痒耵聍刺激外耳道皮肤可能引起轻微瘙痒,尤其在耵聍干燥或移动时更为明显。避免用棉签等工具掏挖,以免将耵聍推向深处。若瘙痒持续或加重,可能合并真菌感染,需就医检查。
2、耳闷胀感耵聍阻塞外耳道会导致耳内闷堵感,类似进水后的不适。这种情况在洗澡或游泳后可能加重,因耵聍遇水膨胀。可尝试用温热毛巾敷耳部促进耵聍软化,但禁止自行冲洗耳道。
3、听力下降完全堵塞外耳道的耵聍会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表现为声音模糊或听远距离对话困难。与突发性耳聋不同,耵聍引起的听力下降通常渐进发生,清除耵聍后听力可立即恢复。
4、耳鸣耵聍压迫鼓膜可能引发低频耳鸣,如嗡嗡声或脉搏样杂音。需与神经性耳鸣鉴别,后者常为高频蝉鸣且无耳道阻塞表现。耵聍清除后此类耳鸣多自行消失。
5、耳痛继发感染的耵聍可能引起剧烈耳痛,尤其伴随耳道红肿或渗液时。儿童表现为频繁抓耳或哭闹。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
日常可通过观察耳道口是否有褐色分泌物初步判断耵聍堆积,但深度耵聍需专业耳镜检查确诊。建议每半年到一年由耳鼻喉科医生进行耳道清洁,避免使用挖耳工具。油性耵聍体质者可定期使用医用矿物油软化分泌物,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耵聍膨胀。若出现持续听力障碍或眩晕,需排除耵聍栓塞以外的耳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