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是否有肾结石可通过观察典型症状结合医学检查确认。主要依据包括突发腰腹剧痛、血尿、排尿异常等表现,确诊需依靠影像学检查。
肾结石患者常出现腰部或侧腹部突发性绞痛,疼痛可向下腹部及腹股沟放射,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排尿时可能出现尿色发红、尿频尿急或排尿中断现象。结石移动至输尿管下端时可能引发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无症状镜下血尿,需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肾结石的关键手段。超声检查能发现直径超过3毫米的结石,可显示肾盂积水等继发改变。X线腹部平片能检出含钙结石,但对尿酸结石敏感性低。CT尿路造影具有最高检出率,能精确定位结石位置和大小,评估尿路梗阻程度。尿液检查可发现红细胞增多、晶体尿或并发感染迹象。血液检查有助于评估肾功能及排查代谢异常因素。
建议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药物。日常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定期复查尿常规和泌尿系超声。既往结石患者需遵医嘱进行代谢评估和预防性治疗。
尿路感染是否由真菌引起需通过尿液真菌培养确诊。真菌性尿路感染可能表现为排尿灼痛、尿液浑浊等症状,但细菌性感染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临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区分。
真菌性尿路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或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尿液镜检可见假菌丝或孢子,尿培养可明确菌种。典型症状包括排尿困难、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或腰痛。糖尿病患者、长期卧床者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人群风险较高。
细菌性尿路感染更常见于健康人群,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体。起病较急,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亚硝酸盐阳性,尿培养细菌计数超过标准值可确诊。症状与真菌感染相似,但抗生素治疗通常有效。未规范治疗的细菌感染可能反复发作,需通过药敏试验指导用药。
日常需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留置导尿管者需定期更换。出现排尿不适建议尽早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建议穿着棉质透气内裤,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