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手术后通常可以侧卧,但需根据术后恢复情况调整姿势。术后早期建议采取半卧位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伤口;恢复良好后可逐渐尝试自由体位。
术后24小时内麻醉未完全消退时,医护人员多建议保持平卧位以监测生命体征。此时若需翻身,应在协助下缓慢转为健侧卧位,避免牵拉引流管或压迫手术切口。采用半卧位时可用枕头支撑背部,保持腹部肌肉放松,有助于减轻切口张力。术后初期侧卧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每两小时调整一次体位,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存在严重腹胀或切口感染时需谨慎侧卧。若腹腔引流管未拔除,侧卧可能影响引流效果;肥胖患者或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长时间侧卧可能影响通气功能。术后出现剧烈腹痛或引流液异常时,应立即恢复平卧位并联系特殊体质患者如凝血功能障碍者,需延长平卧时间至医生确认安全。
术后体位调整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短时间侧卧过渡到自由体位。恢复期间可使用腹带减轻切口牵拉痛,侧卧时在膝盖间放置软枕保持脊柱中立位。饮食上选择低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腹胀加重不适。术后两周复查确认愈合良好后,可逐步恢复正常睡姿,但仍需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阑尾炎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炎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抗生素保守治疗、穿刺引流术、中西医结合治疗。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通过腹部小切口置入器械完成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开腹阑尾切除术适用于腹腔粘连严重或穿孔合并腹膜炎的患者,需在右下腹作切口直接切除病变阑尾。抗生素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或手术高风险人群,需严格监测病情变化。
对于合并局部脓肿的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引流,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常作为术后辅助手段,通过中药调理改善胃肠功能,但不可替代手术治疗。若出现持续腹痛加重、发热或腹膜刺激征,必须立即就医。
术后应注意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进行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发热、切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需及时返院检查。日常需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腹部保暖,预防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