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肌病的护理需兼顾心脏功能支持与母婴安全,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限制钠盐摄入、规范用药管理、预防血栓形成、心理疏导等措施。该病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至产后5个月内,需警惕心力衰竭恶化风险。
1、生命体征监测每日记录体重、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重点关注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程度。妊娠期患者需增加胎心监护频率,产后患者应监测子宫复旧情况。出现心率超过100次/分或血氧低于95%时需立即就医。
2、钠盐限制每日食盐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使用柠檬汁、香草等天然调味品替代盐分。合并水肿者需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液体负平衡状态。
3、用药管理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室率。哺乳期用药需评估药物乳汁分泌量,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导致新生儿低血糖,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
4、血栓预防卧床期间穿戴梯度压力弹力袜,产后6周内避免长时间静坐。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适用于产褥期抗凝治疗,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出现单侧下肢肿胀或胸痛需排除深静脉血栓。
5、心理干预组建包含产科医生、心内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抑郁。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制定,建立患者互助小组分享康复经验,产后抑郁筛查应持续至症状缓解后3个月。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提重物等Valsalva动作。饮食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心脏负荷。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少回心血量,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估心功能。哺乳期需权衡母乳喂养利弊,心功能III级以上者建议人工喂养。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疫苗接种前需咨询专科医生。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围产期心肌病是妊娠晚期至产后数月内发生的心肌病变,主要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需在心血管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1、地高辛片地高辛片为正性肌力药物,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功能,适用于围产期心肌病合并收缩功能减退者。该药需严格监测血药浓度,避免洋地黄中毒。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视觉异常等,哺乳期使用需评估母乳喂养安全性。
2、呋塞米片呋塞米片为袢利尿剂,可快速缓解围产期心肌病引起的水钠潴留和肺淤血症状。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低钾血症发生。妊娠期使用需权衡利弊,产后哺乳妇女建议用药后4小时内暂停哺乳。
3、螺内酯片螺内酯片作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抑制心肌纤维化进程,改善围产期心肌病长期预后。与呋塞米联用时可减少钾流失,但需警惕高钾血症风险。妊娠期禁用,哺乳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适用于围产期心肌病合并心动过速者。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突然停药可能加重症状。严重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患者禁用,哺乳期用药需谨慎。
5、盐酸贝那普利片盐酸贝那普利片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室重构。妊娠期绝对禁用,产后用药需确认未怀孕,哺乳期不建议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干咳、血管性水肿等。
围产期心肌病患者用药期间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加重心脏负荷。建议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注意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出现呼吸困难加重或下肢水肿明显时应及时复诊。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恢复情况,哺乳期用药需与医生充分沟通药物对婴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