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不一定会发烧,部分患儿可能仅表现为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肺炎是否伴随发热与病原体类型、免疫状态、年龄等因素有关。
病毒性或支原体肺炎患儿可能出现低热或不发热,尤其是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时。这类肺炎常以阵发性干咳为主,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显示斑片状阴影。对于不发热的肺炎患儿,家长需关注其精神状态、进食量及呼吸频率,若出现口唇发绀或三凹征应立即就医。
细菌性肺炎通常伴随高热,体温可达39摄氏度以上,伴有寒战、脓痰等典型症状。但早产儿、营养不良患儿因免疫力低下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这类肺炎需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必要时进行痰培养指导用药。
肺炎患儿无论是否发热,均应保证充足休息与水分摄入。居室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蔬菜泥等。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南瓜等食物,帮助呼吸道黏膜修复。若咳嗽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喘息,须复查排除气道高反应性等并发症。
131碘疗不一定会发生甲减,但存在一定概率。
131碘治疗主要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其原理是利用放射性碘破坏甲状腺组织。治疗后是否发生甲减与个体对辐射的敏感性、甲状腺组织残留量、治疗剂量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仅出现暂时性甲减,数月后甲状腺功能可自行恢复;而部分患者可能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过多导致永久性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替代治疗。
对于甲状腺癌患者,治疗目的本就是彻底清除甲状腺组织,因此术后需常规补充甲状腺激素。而甲亢患者接受131碘疗时,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降低甲减风险,但个体差异可能导致部分患者仍出现甲减。治疗后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甲减情况。
治疗期间应避免高碘饮食,遵医嘱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乏力、怕冷等甲减症状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