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两种类型。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闷胀感等症状,可能伴随发热。慢性中耳炎多由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症状包括长期耳漏、听力减退、鼓膜穿孔等,严重时可引发胆脂瘤或颅内并发症。
急性中耳炎常见于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等因素相关,需及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控制感染。慢性中耳炎需通过耳内镜检查明确病变范围,部分患者需手术清除病灶或修复鼓膜。两类中耳炎均需避免耳道进水,擤鼻时动作轻柔,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
日常应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感冒时及时治疗,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等可能加重病情的行为。若出现持续耳痛、流脓或听力下降,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宝宝中耳炎好转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耳痛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耳部分泌物减少。
中耳炎好转时,耳部疼痛会逐渐缓解,宝宝哭闹次数减少或不再频繁抓挠耳朵。发热症状消退,体温趋于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耳道内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或消失,鼓膜充血肿胀减轻。部分宝宝可能恢复食欲,睡眠质量改善,精神状态好转。若之前存在听力下降,可能逐渐恢复对声音的敏感度。观察耳后淋巴结肿大情况,若触痛减轻或缩小也属于好转迹象。
日常需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耳道,哺乳时注意姿势防止呛奶,发现异常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