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少数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等危重情况。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病情评估主要与病原体类型、基础健康状况、治疗时机等因素相关。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常见于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人群,典型表现为咳嗽伴喘息、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轻症患者通过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口服祛痰药物及充分休息,症状多在一周内缓解。部分病例需联合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阿奇霉素等。保持环境湿度、适当拍背排痰有助于改善通气功能。
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血氧饱和度低于90%、意识模糊或口唇发绀时,提示病情危重。这类情况多见于合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先天性气道畸形或免疫缺陷患者,需立即住院接受氧疗、静脉用药及重症监护。早产儿、低体重儿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更易发生病情急剧恶化。
患者应避免接触冷空气及烟雾刺激,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温软食物,少量多次饮水稀释痰液。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但需避免剧烈运动。若喘息症状反复发作或持续超过两周未缓解,建议尽早就医排查支气管哮喘、气道异物等潜在病因。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的呼吸频率与精神状态变化,夜间可适当抬高床头减少呼吸困难。
支气管肺炎是否传染取决于病原体类型,病毒性或细菌性支气管肺炎可能具有传染性,支原体肺炎传染性较弱,非感染性肺炎通常不传染。传播途径主要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
1、病毒性肺炎由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具有较强传染性。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可传播病毒,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触摸口鼻也可能感染。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伴痰液增多,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治疗需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布洛芬缓解症状。
2、细菌性肺炎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支气管肺炎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易感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者。特征性表现为高热寒战、铁锈色痰,听诊可闻及湿啰音。临床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治疗,重症需住院进行氧疗。
3、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传染性较弱,常见于学龄儿童及青少年。潜伏期较长,多表现为顽固性干咳伴咽痛,胸片显示间质性改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对支原体有效,治疗期间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非感染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非感染类型通常不具备传染性。这类肺炎多由异物吸入或过敏原刺激引起,表现为突发呛咳、喘息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清除异物或脱离过敏环境,严重时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5、特殊人群防护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感染肺炎后传染期可能延长。艾滋病患者、化疗后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护,接触这类患者时应佩戴口罩。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患者分泌物需用含氯消毒剂处理。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预防支气管肺炎传播需做好呼吸道防护,咳嗽时用肘部遮挡,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易感人群可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增强防护。出现持续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传染性肺炎后需隔离治疗至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度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