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通过规范治疗控制症状并减少复发。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用药物、光疗、系统药物治疗、生物制剂、中医治疗等。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等有关,需长期综合管理。
1、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可缓解皮肤炎症和瘙痒,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能抑制角质细胞过度增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煤焦油制剂和水杨酸软膏可辅助去除鳞屑。外用药物需根据皮损类型和部位选择,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强效激素。
2、光疗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可调节局部免疫反应,抑制T细胞活化,每周治疗数次,需持续数月。准分子激光针对局限性斑块效果显著。光疗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瘙痒等反应,需配合保湿护理,长期治疗需警惕光老化风险。
3、系统药物治疗甲氨蝶呤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发挥作用,适用于中重度患者,需监测肝肾功能。环孢素可快速控制症状但不宜长期使用。阿维A酯适用于脓疱型银屑病,服药期间须避孕。系统药物存在骨髓抑制、肝肾毒性等风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生物制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可阻断关键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抑制剂如司库奇尤单抗针对特定免疫通路,起效快且皮损清除率高。需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前需筛查结核等感染灶,用药期间注意感染征兆监测。
5、中医治疗血热证常用清热凉血方剂如消银汤,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红四物汤。中药浴可缓解瘙痒,雷公藤多苷有免疫调节作用。中医强调辨证施治,需结合体质调整方案,避免使用含重金属的偏方。
银屑病患者需保持皮肤湿润,每日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避免搔抓和皮肤损伤。规律作息、控制压力、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复发。均衡饮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洗澡水温不宜过高,选择温和清洁产品。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不自行增减药物。合并代谢综合征者需同步控制血压血糖。
寻常银屑病临床表现为红色斑块覆盖银白色鳞屑、皮肤干燥皲裂、瘙痒灼热感、点状出血现象及甲板凹陷变形。典型症状包括边界清晰的丘疹或斑块、薄膜现象、同形反应等,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关节肿痛或脓疱型皮损。
1、红色斑块与鳞屑皮损初期为针帽大小红色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边界清晰的浸润性斑块,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云母状鳞屑。鳞屑容易刮除,刮除后可见半透明薄膜,再刮除薄膜会出现点状出血现象。斑块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及骶尾部,常呈对称分布。
2、皮肤干燥皲裂角质层异常增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关节屈侧或掌跖部位可能出现深在性皲裂伴疼痛。冬季气候干燥时症状加重,夏季日光照射后可能暂时缓解。反复搔抓会形成苔藓样变或继发感染。
3、瘙痒与灼热感约半数患者出现中度瘙痒,急性进展期可能出现剧烈瘙痒或灼热感。搔抓会导致同形反应,即在创伤部位诱发新皮损。夜间瘙痒可能影响睡眠质量,长期搔抓可能引发神经性皮炎样改变。
4、甲改变指甲受累表现为顶针样凹陷、甲板增厚浑浊或甲剥离,严重者出现甲下角化过度。甲床可见油滴样改变或甲板纵嵴,这些改变可能先于皮肤症状出现。甲损害在关节病型银屑病中更为常见。
5、特殊类型表现关节病型银屑病伴随远端指间关节肿胀疼痛;脓疱型银屑病出现无菌性脓疱伴发热;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脱屑。这些特殊类型可能由感染、药物或治疗不当诱发,需及时干预。
患者应避免搔抓摩擦皮损,沐浴水温不超过38摄氏度,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选择纯棉透气衣物,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欧米伽3脂肪酸,限制酒精及高糖食物摄入。中重度患者需定期监测关节功能及代谢指标,紫外线治疗期间做好眼部防护。急性期皮损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长期治疗需遵医嘱轮换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