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与心肌病是两种不同的心脏疾病,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冠心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心肌病则是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疾病。
1、病因差异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心肌病的病因包括遗传因素、病毒感染、酒精滥用等,部分类型病因不明。
2、病理机制冠心病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病以心肌肥厚、扩张或纤维化为特征,直接影响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
3、临床表现冠心病典型症状为劳力性胸痛,可发展为心肌梗死。心肌病多表现为心力衰竭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部分类型可能引发猝死。
4、诊断方法冠心病诊断依赖冠脉CTA或造影,心肌病需通过心脏超声、心脏MRI等评估心肌结构与功能,基因检测对某些类型心肌病有确诊价值。
5、治疗原则冠心病治疗以血运重建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心肌病需针对具体类型采用药物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终末期需心脏移植。
两类疾病均需长期管理,冠心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脂血糖,心肌病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心功能评估、遵医嘱用药是关键,出现新发症状应及时心内科就诊。饮食需低盐低脂,戒烟限酒,保持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病情稳定。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生存期通常为5-10年,具体时间受基础心脏功能、并发症控制、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管理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
扩张型心肌病是以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心肌病变,早期规范治疗可显著延长生存期。患者若及时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干预,配合低盐饮食和适度运动,心脏功能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稳定。部分患者通过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或左心室辅助装置,可改善预后。
进展至终末期的患者可能出现顽固性心力衰竭或恶性心律失常,此时心脏移植是唯一根治手段。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衰竭或反复住院者预后较差。儿童患者或存在基因突变者病情进展往往更快,需更密切监测。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BNP指标。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下肢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以备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