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的手术风险通常较小,但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腺样体切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手术,多数情况下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短。常见风险包括术后出血、感染或麻醉相关反应,但发生率较低。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短暂咽痛、进食困难,通常1-2周内恢复。手术器械多采用低温等离子刀,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组织损伤概率。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排除禁忌证。
少数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风险可能增加。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腺样体残留需二次手术,或术后出现开放性鼻音等并发症。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口腔清洁,定期复查恢复情况。
建议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手术,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大量出血等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小孩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症状主要包括鼻塞、张口呼吸和睡眠打鼾。
鼻咽部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疾病,通常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引起。鼻塞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鼻腔通气不畅,尤其在夜间加重。张口呼吸是由于鼻腔阻塞导致患儿被迫通过口腔代偿呼吸,长期可能影响颌面部发育。睡眠打鼾多因气道狭窄引起,严重时可伴随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听力下降、反复中耳炎或鼻窦炎,这与腺样体压迫咽鼓管开口有关。少数情况下会引发腺样体面容,表现为上唇短厚、下颌后缩等特征性改变。
建议家长关注患儿呼吸习惯变化,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就医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