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贫血是否严重需结合贫血程度判断,轻度贫血通常不严重,中重度贫血可能影响生长发育。早产儿贫血主要与铁储备不足、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低、快速生长需求增加等因素有关。
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体内铁储备较少,出生后生长速度较快,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未及时补充铁剂,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表现。这种情况通过规范补铁治疗和营养支持,多数可得到有效改善。早产儿贫血还可能因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导致,表现为嗜睡、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
当血红蛋白低于70g/L时属于重度贫血,可能引发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喂养耐受性差等严重症状,甚至影响脑部供氧。这种情况需住院接受输血治疗,同时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血液疾病或感染等因素。部分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能出现晚发性贫血,需持续监测血红蛋白水平至矫正月龄6个月。
建议家长定期带早产儿进行血常规检查,按医嘱补充铁剂或维生素E。喂养时应优先选择强化铁配方奶,逐步添加富含铁的辅食。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和体重曲线,出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避免感染,有助于减少贫血加重的风险。
早产儿贫血可通过营养补充、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等方式改善。
早产儿贫血主要与铁储备不足、红细胞生成减少、失血等因素有关。营养补充是基础干预手段,母乳喂养的早产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添加铁剂,配方奶喂养应选择强化铁配方。足月后及时引入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药物治疗包括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铁剂,重度贫血可能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当血红蛋白低于危急值或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需考虑输注悬浮红细胞。早产儿贫血改善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等指标,避免过度补铁导致中毒。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适宜环境温度,减少能量消耗,按计划完成儿童保健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