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可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降低颅内压、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颅脑外伤通常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击打、运动损伤、职业伤害等原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外伤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导致舌后坠或呕吐物阻塞呼吸道。需立即清除口腔异物,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缺氧会加重脑损伤,维持血氧饱和度对预后至关重要。
2、控制出血开放性颅脑损伤需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避免直接压迫骨折碎片。耳鼻漏液提示颅底骨折,禁止填塞鼻腔或耳道。失血过多可能引发休克,需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
3、降低颅内压头部抬高30度可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颈部过度屈曲。甘露醇注射液能快速减轻脑水肿,呋塞米注射液可辅助利尿脱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防止过度脱水导致肾功能损害。
4、药物治疗氨甲环酸注射液能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创伤性凝血病发生。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颅内感染,尤其适用于开放性损伤。胞磷胆碱钠注射液可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5、手术治疗急性硬膜外血肿超过30毫升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凹陷性骨折深度超过1厘米需骨折复位术。手术可解除脑组织压迫,但术后可能遗留癫痫等并发症,需长期随访观察。
颅脑外伤恢复期应保证充足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有助于组织修复。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平衡训练。避免剧烈运动和高空作业,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恢复情况。心理疏导可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家属需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睡眠时保持头部抬高,出现头痛加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
脑外伤可能会引起脑梗死,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脑梗死通常是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而脑外伤可能通过多种机制间接诱发脑梗死。
脑外伤后可能因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导致脑梗死。头部受到外力冲击时,血管内皮可能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形成血栓。外伤引起的血压剧烈波动或血管痉挛也可能减少脑部供血。部分患者外伤后长期卧床,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形成概率。
严重脑外伤合并颅内血肿时,血肿压迫周围血管或引起颅内压升高,可能造成局部脑组织灌注不足。开放性颅脑损伤还可能直接损伤脑血管。某些患者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血管病变,脑外伤可能成为诱发因素。
脑外伤患者应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和肢体活动,出现新发偏瘫、言语不清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适当活动肢体,避免长期卧床,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