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损伤可能导致感染、出血、腹膜炎、肛门功能障碍等危害,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直肠损伤通常由外伤、医源性操作、异物刺入等因素引起,需及时就医处理。
直肠损伤后局部黏膜破损易引发细菌感染,若未及时处理可能扩散至盆腔或腹腔。损伤血管会导致便血或腹腔内出血,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引起休克。直肠穿孔后肠内容物泄漏可诱发腹膜炎,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肛门括约肌损伤,导致排便失禁或肛门狭窄。长期未治疗的直肠损伤还可能形成直肠阴道瘘或直肠膀胱瘘。
直肠损伤后应绝对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肠造口术、直肠修补术等治疗方式,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恢复期应保持会阴清洁,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发热、腹痛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复诊。
直肠损伤通常是骨盆骨折的并发症。骨盆骨折可能导致直肠撕裂、穿孔或血肿,严重时可引发感染、腹膜炎等继发损害。
骨盆骨折时,骨折断端直接刺伤直肠是最常见的损伤机制。骨盆环的稳定性破坏后,骨折碎片可能移位并穿透直肠壁,造成全层或部分撕裂。这类损伤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高能量创伤,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肛门出血及排便困难。需紧急进行直肠指检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禁食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注射液、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必要时行直肠修补术。
少数情况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引起的血肿压迫也可间接导致直肠缺血性损伤。骨折后盆腔内血管破裂形成血肿,持续压迫直肠壁血管可能引发黏膜坏死。这类损伤早期症状隐匿,可能仅表现为轻度腹胀或排便习惯改变,后期可出现肠穿孔体征。需通过CT增强扫描评估血肿范围,若发现肠壁缺血需行肠造瘘术分流粪便,配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控制感染。
骨盆骨折患者应避免自行活动以防骨折移位加重直肠损伤,术后需保持会阴清洁并使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缓解肛门不适。恢复期建议进食低渣饮食,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