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血清。血清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后剩余的透明淡黄色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凝血因子,但含有白蛋白、球蛋白、电解质、抗体、激素等成分。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集在伤口处形成临时止血栓。同时凝血因子被激活,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纤维蛋白交织成网将血细胞包裹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收缩后挤出的液体即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因为纤维蛋白原已在凝血过程中被消耗。血清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白蛋白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血清中的电解质如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对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功能有重要作用。抗体能帮助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激素则参与调节各种生理功能。血清在医学诊断中有广泛应用,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成分可以辅助诊断多种疾病。
血清标本的采集需要先让血液在试管中自然凝固,通常需要30-60分钟,然后通过离心分离获得。血清保存时应注意避免反复冻融,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临床上常用血清进行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检查,也可用于免疫学检测如乙肝两对半、肿瘤标志物筛查等。血清学检查是疾病诊断和健康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