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偏高不一定是白血病。血小板增多可能是由感染、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白血病等原因引起的,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感染是导致血小板增多的常见原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刺激骨髓产生更多血小板,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控制感染后血小板数量可逐渐恢复正常。缺铁性贫血患者因造血原料不足,骨髓代偿性增生可能导致血小板升高,补充铁剂后指标会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属于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除血小板增多外还可能伴随白细胞或红细胞异常,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血小板持续超过450×10⁹/L且排除其他原因可诊断,可能出现血栓或出血倾向。白血病确实可能引起血小板异常,但通常伴随白细胞显著增高或降低、贫血、出血倾向等表现,需通过血涂片和骨髓活检确诊。单纯血小板轻度增高而无其他血象异常时,白血病概率较低。
发现血小板偏高时应完善血常规复查、外周血涂片、铁代谢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测。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控制高脂肪饮食预防血栓,定期监测血小板变化。若伴随持续发热、体重下降、骨痛等症状需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