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通过超声波乳化并吸除混浊晶状体,再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过程主要包括切口制作、晶状体前囊撕开、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四个步骤。
1、切口制作:
在角膜边缘制作约2-3毫米的微小切口,该切口具有自闭合特性,无需缝合。切口位置多选择在角膜缘血管较少区域,可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同时保持角膜结构稳定性。
2、前囊撕开:
使用专用器械环形撕除晶状体前囊中央部分,形成直径约5-6毫米的圆形开口。该步骤要求保持前囊边缘完整平滑,为后续人工晶状体植入提供稳定的囊袋支撑。
3、超声乳化吸除:
通过超声探头将混浊晶状体核乳化成微小颗粒,同时配合灌注抽吸系统清除皮质。超声能量设置需根据核硬度分级调整,避免损伤角膜内皮等周围组织。
4、人工晶状体植入:
将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通过推注器植入空的晶状体囊袋内。根据患者术前检查可选择单焦点、多焦点或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以改善术后视觉质量。
5、术后恢复:
手术时间通常15-30分钟,采用表面麻醉。术后需使用抗生素和抗炎滴眼液预防感染,1周内避免揉眼和剧烈运动,多数患者术后1天视力即可明显改善,完全稳定约需1个月。
术后建议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眼睛,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及叶黄素的食物如蓝莓、菠菜等,促进眼部组织修复。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定期复查监测眼压和人工晶状体位置。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有助于全身血液循环,但需避免游泳等可能造成眼部感染的活动。若出现眼痛、视力突然下降等异常情况需立即就医。
超声雾化吸入器是一种将药液转化为微小雾滴供呼吸道吸入的治疗设备。
超声雾化吸入器通过高频超声波震荡将药液雾化成1-5微米的微粒,经口鼻吸入后可直达支气管和肺泡。其核心部件包括超声波发生器、雾化杯和送气装置。相比传统压缩式雾化器,超声雾化具有雾粒更细、噪音更低、携带方便等优势,适用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道疾病治疗。使用时需注意药液不宜超过最高刻度线,雾化杯应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治疗结束后需用清水漱口,减少药物在口咽部残留。
雾化治疗期间应保持坐位或半卧位,避免剧烈活动影响药物沉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