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通过中药汤剂、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饮食调理等中医方法治疗。肺炎通常由外感风寒、痰热壅肺、气阴两虚、肺脾气虚、邪热伤津等原因引起。
1、中药汤剂针对风寒袭肺型肺炎,可选用麻黄汤加减,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表作用。痰热壅肺证常用清金化痰汤,含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药材。气阴两虚者适用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含人参、麦冬等益气养阴成分。肺脾气虚型推荐六君子汤,含党参、白术等健脾益肺药物。邪热伤津型可用竹叶石膏汤,含淡竹叶、石膏等清热生津药材。
2、针灸疗法主穴选取肺俞、风门等背部穴位配合列缺、尺泽等上肢穴位。风寒证加灸大椎穴,痰热证加刺丰隆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对于咳嗽明显者可加天突穴,胸闷气促者配内关穴。儿童肺炎可采用浅刺快出针法,老年患者宜用温针灸法。
3、拔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走罐可疏通肺经气血,重点在肺俞、定喘等穴位留罐5分钟。风寒型采用闪罐法,痰热型配合刺络拔罐。胸背部交替拔罐能改善肺循环,隔日治疗1次。注意体质虚弱者留罐时间不超过3分钟,皮肤破损处禁用。配合推拿手法可增强排痰效果。
4、穴位贴敷将白芥子、细辛等药物研末调糊敷贴天突、膻中等穴。风寒型用温热性药物,痰热型改用黄连、大黄等寒凉药材。每次贴敷4小时,皮肤敏感者缩短至2小时。儿童可用丁香、肉桂等温和药物,敷贴神阙穴。冬季可延长贴敷时间,夏季需防止皮肤过敏。
5、饮食调理风寒证宜食葱白粥、姜糖水等辛温食物。痰热证推荐雪梨川贝羹、罗汉果茶等清热化痰之品。气虚者食用山药粥、黄芪炖鸡等补益膳食。阴虚燥咳用银耳百合羹、麦冬粥滋阴润肺。恢复期多食白萝卜、杏仁等宣肺食材,忌食生冷油腻及海鲜发物。
中医治疗肺炎需辨证施治,急性期应配合西医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背部保暖。适度进行呼吸操锻炼,如八段锦、六字诀等传统养生功法。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胸片观察病灶吸收情况,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量饮用枇杷叶茶、菊花茶等代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