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胃造瘘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造瘘口感染、导管移位或堵塞、胃内容物渗漏、出血以及吸入性肺炎。
1、造瘘口感染:
术后造瘘口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多因术中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需定期消毒换药,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2、导管移位或堵塞:
导管可能因固定不牢或患者活动过度发生移位,影响营养输送。导管堵塞常由食物残渣或药物沉积引起,需定期冲洗导管保持通畅。
3、胃内容物渗漏:
胃壁与腹壁缝合不严密可能导致胃液或食物渗入腹腔,引发腹膜炎。表现为腹痛、发热,需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必要时手术修补。
4、出血:
术中穿刺可能损伤胃壁血管或周围组织,表现为造瘘口渗血或黑便。多数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严重出血需内镜下电凝或血管栓塞治疗。
5、吸入性肺炎:
喂食时体位不当或速度过快可能导致食物反流误吸,出现咳嗽、发热等肺部感染症状。需抬高床头30度缓慢灌注,发生感染时需抗感染治疗。
术后应选择易消化营养制剂如短肽型肠内营养粉,初期灌注速度不超过100毫升/小时。每日用温水冲洗导管2-3次防止堵塞,定期检查造瘘口周围皮肤情况。适当活动时注意固定导管避免牵拉,出现发热、腹痛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长期留置导管者每3个月需更换一次,营养支持期间注意监测电解质和肝功能指标。
直肠癌造口护理方法包括日常清洁、造口袋更换、皮肤保护和饮食调整等。
日常清洁需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擦拭造口周围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造口袋更换时应选择合适尺寸的产品,确保粘贴牢固且无渗漏,建议每3-5天更换一次。皮肤保护可涂抹造口专用护肤粉或皮肤保护膜,预防皮炎和溃疡。饮食调整需避免产气食物和高纤维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少排便次数。观察造口颜色和形态,正常应为粉红色且略微凸起,出现苍白、发紫或回缩需及时就医。
护理期间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压迫造口,定期测量造口大小变化,术后3个月内每周复测一次。适量运动有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