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心监护一般在妊娠32周后开始进行,高危妊娠孕妇可能需要提前至28周。胎心监护的时机主要有常规产检监测、妊娠并发症监测、胎动异常监测、分娩期监测、产后监测等。
1、常规产检监测正常妊娠情况下,建议从妊娠32周起每两周进行一次胎心监护。通过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图形,评估胎儿在宫内的储备能力。检查时需保持半卧位,避免仰卧位低血压影响监测结果。监护时间通常持续20-40分钟,要求孕妇记录胎动次数。
2、妊娠并发症监测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时,需提前至28-30周开始监护。这类疾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减退,通过胎心监护可早期发现胎儿窘迫。监护频率需增加至每周1-2次,必要时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测。
3、胎动异常监测当孕妇自觉胎动减少或消失时,应立即进行胎心监护。胎动异常可能是胎儿缺氧的早期信号,监护时需重点观察胎心率变异性和加速情况。若发现胎心率基线平直或出现晚期减速,需进一步做生物物理评分。
4、分娩期监测进入产程后需持续胎心监护,初产妇宫口开大3厘米、经产妇规律宫缩时开始。产程中通过胎心变化判断胎儿耐受情况,发现频发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时,可能需紧急剖宫产。第二产程每5分钟记录一次胎心,必要时缩短至每2-3分钟。
5、产后监测高危新生儿出生后需继续监测心率,特别是存在羊水污染、脐带绕颈等情况时。产后2小时内每15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观察有无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对于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延长监护至生命体征稳定。
进行胎心监护前应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检查前30分钟可适量进食。监护过程中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焦虑影响胎心率。发现胎心率异常时不必过度紧张,但须配合医生进行复查或进一步检查。日常需注意记录胎动规律,妊娠晚期每天固定时间数胎动,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避免妊娠并发症影响胎儿供氧。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改善胎盘血液循环。
心脏搭桥手术后一般需要监护3-7天,具体时间受手术方式、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风险、患者基础疾病及年龄等因素影响。
心脏搭桥手术后的监护时间主要取决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若手术顺利且无严重并发症,多数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停留1-2天后可转入普通病房。术后3天内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等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此时医护人员会定期检查心电图、血液指标及引流液性状,确保循环系统稳定。患者需保持平卧位,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胸骨切口裂开。
部分患者可能因术后出血、心律失常或感染等并发症延长监护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其监护周期通常更长。若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在重症监护室治疗1周以上。这类患者需持续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呼吸机辅助治疗。
心脏搭桥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上选择低盐低脂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桥血管通畅情况。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注意观察胸痛、气促等异常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复查。保持乐观心态,戒烟限酒,有助于提高手术远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