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慢性盆腔炎的症状主要有下腹坠痛、腰骶部酸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紊乱以及泌尿系统症状。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也可能与生殖道感染、宫腔操作等因素有关。
1、下腹坠痛持续性下腹隐痛或坠胀感是慢性盆腔炎的典型表现,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期加重。疼痛可能放射至大腿内侧,伴有盆腔粘连时可出现牵扯痛。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活动受限或附件区增厚压痛。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2、腰骶部酸痛炎症累及骶韧带及盆腔结缔组织时,常引起腰骶部持续性钝痛,久站或久坐后加剧。部分患者伴有肛门坠胀感,可能与盆腔充血或炎性渗出刺激有关。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疗法联合金刚藤胶囊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3、阴道分泌物异常患者常出现黄色或黄绿色脓性白带,伴有异味,分泌物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慢性炎症导致宫颈管黏膜炎时,还可出现接触性出血。需进行病原体检测后针对性用药,如针对支原体感染可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
4、月经紊乱盆腔充血及卵巢功能受损可能导致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增多或痛经加重。长期炎症会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部分患者出现排卵期出血。可配合益母草颗粒调节月经,但需先控制原发感染。
5、泌尿系统症状炎症波及膀胱或输尿管时,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征,严重者合并肾盂肾炎会出现发热寒战。尿常规检查可见脓尿或菌尿,需与单纯尿路感染鉴别。治疗可联用三金片与抗生素。
慢性盆腔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和过度阴道冲洗。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忌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妇科复查评估治疗效果,配偶需同步检查治疗以防交叉感染。长期腹痛不缓解者需警惕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
慢性盆腔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慢性盆腔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宫腔操作后感染、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控制感染。若伴有盆腔粘连或疼痛,可配合使用活血化瘀的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妇炎康片等。用药期间需避免自行增减药量,并定期复查炎症指标。
2、物理治疗超短波、微波等物理疗法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可缓解下腹坠胀感,每次治疗20-30分钟,10-15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应避免腹部受凉,月经期暂停治疗。
3、中医调理中医辨证多属湿热瘀结证,可选用红藤汤加减内服,配合中药灌肠如大黄牡丹皮汤。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有助于温经散寒,每周2-3次,连续治疗1-2个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4、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盆浴和阴道冲洗。经期勤换卫生巾,禁止性生活。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每日温水坐浴1-2次缓解不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5、手术治疗对于输卵管积水或盆腔脓肿患者,可考虑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严重盆腔粘连者需行粘连松解术,术后配合防粘连药物如几丁糖。手术前后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定期复查盆腔超声。
慢性盆腔炎患者日常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久坐久站。饮食宜清淡,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水果。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建议每3-6个月复查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应避免游泳、骑自行车等可能加重盆腔充血的活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