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在中医称为鼻鼽,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等症状。鼻鼽的病因主要有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肾阳不足、外感风寒、风热犯肺等。
1、肺气虚寒肺气虚寒是鼻鼽的常见病因,多因肺气不足导致卫外不固,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患者常表现为鼻痒喷嚏频作、清涕如水、畏风怕冷等症状。治疗以温肺散寒为主,可选用玉屏风散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白术、防风等。日常需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
2、脾气虚弱脾气虚弱型鼻鼽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损伤脾胃所致。症状特点为鼻涕清稀量多、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治疗宜健脾益气,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等。饮食上应避免生冷油腻,适当食用山药、莲子等健脾食物。
3、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型鼻鼽多见于中老年人或久病体弱者,表现为鼻痒喷嚏、清涕不止、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治疗需温补肾阳,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常用药物有附子、肉桂、熟地黄等。平时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如太极拳,避免过度劳累。
4、外感风寒外感风寒引发的鼻鼽起病较急,症状包括鼻塞声重、喷嚏连连、头痛身痛。治疗以疏风散寒为主,方选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物有荆芥、防风、羌活等。发病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
5、风热犯肺风热犯肺型鼻鼽可见鼻痒喷嚏、鼻涕黄稠、咽喉肿痛等症状。治疗宜疏风清热,方用桑菊饮加减,常用药物有桑叶、菊花、薄荷等。饮食宜清淡,多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室内适宜湿度有助于缓解症状。
鼻鼽患者平时应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饮食宜清淡营养,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润肺食物。坚持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可增强体质。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预防鼻鼽发作有重要作用。
胆固醇在中医理论中并无完全对应的单一概念,但与其代谢异常相关的病理表现常归属于痰浊、血瘀、膏脂等范畴。中医对胆固醇异常的认知主要与脾虚湿盛、肝肾不足、痰瘀互结等病机相关,涉及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津液代谢障碍。
一、痰浊中医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常见的黏稠代谢产物归为痰浊范畴。痰浊形成多因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聚湿成痰,表现为舌苔厚腻、肢体困重、胸闷脘痞等症状。治疗需健脾化痰,常用方剂如二陈汤、温胆汤等,药物可选茯苓、半夏、陈皮等化痰渗湿之品。
二、血瘀长期高胆固醇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在中医辨证中属血瘀证候。胆固醇沉积血管壁形成斑块,对应中医脉络瘀阻理论,可见舌质紫暗、固定部位刺痛等表现。临床常用活血化瘀法干预,如血府逐瘀汤、丹参饮等方剂,药物多选用丹参、三七、川芎等活血药材。
三、膏脂中医膏脂理论描述体内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时,与西医胆固醇概念有部分交叉。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膏脂堆积,可引发肥胖、脂肪肝等病症。调理需消膏降浊,常用荷叶、山楂、决明子等药物,代表方剂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
四、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的功能失调时,可出现类似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紊乱。患者多见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浮肿等症状。治疗以健脾化湿为主,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方剂常用,药物包含白术、苍术、薏苡仁等健脾利湿成分。
五、肝肾不足中医认为肝肾亏虚可影响精微物质转化,导致脂代谢异常。这类患者常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表现。调理需滋补肝肾,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方剂,药物多选用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等补益肝肾之品。
中医调理胆固醇异常需辨证施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体质特点选择方案。日常应注意饮食清淡,适量食用薏苡仁、山楂、燕麦等健脾消脂食材,避免肥甘厚味。保持规律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有助于气血运行和代谢调节。定期监测血脂指标,必要时中西医结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