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瘟现代通常称为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性疾病。
1、丹毒病因丹毒主要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细菌常通过皮肤微小破损侵入真皮层淋巴管。诱发因素包括足癣、慢性湿疹等皮肤屏障受损疾病,以及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鲜红色斑块,伴有局部灼热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2、临床表现丹毒好发于面部和下肢,起病急骤,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皮损特征为水肿性红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缘隆起呈地图状。严重者可出现水疱、血疱或坏死,面部丹毒可能伴有眼睑高度肿胀导致睁眼困难。
3、诊断方法诊断主要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等鉴别,必要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影像学检查适用于深部组织受累怀疑脓肿形成的情况。
4、治疗措施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肠溶片或克林霉素胶囊。局部可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严重者需静脉给药。同时需治疗足癣等原发病灶,卧床休息并抬高患肢。
5、预防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及时处理足癣等真菌感染。避免搔抓皮肤,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急性期应隔离患者用品,接触患处后需规范洗手。复发患者可考虑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丹毒患者需注意卧床休息,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羹、清蒸鱼等。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活动促进淋巴回流,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定期复查血常规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出现持续高热或皮损扩散需立即复诊。
孕红素一般是指叶酸片,主要用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
叶酸片属于B族维生素类药物,化学名称为蝶酰谷氨酸,是细胞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素。妊娠期女性对叶酸需求量增加,缺乏可能导致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临床常用剂型包括叶酸片、叶酸亚铁片、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等。备孕期及孕早期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补充,同时注意从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天然食物中获取叶酸。
日常需避免与维生素C制剂同服,储存时注意避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