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B超可以检查出肝脏、胆囊、胆管等器官的结构异常和病变,主要包括脂肪肝、肝囊肿、肝血管瘤、胆囊结石、胆管扩张等疾病。
肝胆B超是一种无创、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反射成像观察肝胆系统的形态和血流情况。肝脏检查可发现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局灶性病变如肝囊肿显示为无回声区,肝血管瘤多为高回声团块。胆囊检查能清晰显示胆囊壁增厚、息肉或结石,结石通常伴有声影。胆管检查可评估胆管直径,扩张的胆管提示可能存在梗阻。部分肝硬化患者可见肝脏表面结节样改变和门静脉增宽。急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壁常呈现双层征并伴有胆囊周围积液。
肝胆B超检查前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避免胃肠气体干扰图像质量。检查时患者需配合呼吸动作以获得清晰图像。虽然B超对实质性器官检查效果较好,但对肥胖患者或肠道气体过多者可能影响检查准确性。若发现异常病变,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CT、MRI或血液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高脂饮食,控制体重有助于维护肝胆健康。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胆囊息肉可能会引起肝胆疼痛,但多数情况下不会。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腔内突出的隆起性病变,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或不适感,尤其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这种疼痛可能与息肉刺激胆囊壁或合并胆囊炎有关。体积较大的息肉或位于胆囊颈部的息肉更容易因机械刺激引发疼痛。
少数情况下,胆囊息肉可能伴随胆囊结石或慢性胆囊炎,此时疼痛症状会更明显。若息肉短期内迅速增大、直径超过10毫米或伴有胆囊壁增厚,需警惕癌变风险,这类情况可能引发持续性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少数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避免高脂饮食。若疼痛频繁发作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