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可能由久坐久站、长期便秘、妊娠腹压增高、辛辣饮食刺激、肛周静脉回流受阻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便血、肛门肿物脱出、疼痛瘙痒、黏液分泌、排便困难等特点。痔疮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类型,需根据具体病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1、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坐姿或站立姿势会导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回流受阻,静脉丛持续充血扩张形成痔核。这种情况多见于办公室白领、司机等职业人群。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久坐久站,可进行提肛运动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长期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会使直肠下端黏膜下静脉丛压力骤增,长期便秘者因粪便干硬更易损伤肛垫血管。这类患者常伴有排便时间延长、肛门坠胀感。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可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等缓泻剂。
3、妊娠腹压增高妊娠中后期子宫增大会压迫盆腔静脉,导致肛门静脉回流障碍。孕妇痔疮多表现为肛门坠胀、便后出血,分娩时腹压骤升可能加重症状。孕期可采取侧卧位休息,使用温水坐浴缓解不适,产后多数症状会自行改善。
4、辛辣饮食刺激长期进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会诱发肛管充血水肿,这类患者常伴有肛门灼热感。典型症状为便后肛门火辣疼痛,便纸带鲜红色血迹。日常应避免辛辣食物,发作期可外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配合温水坐浴。
5、肛周静脉回流受阻肝硬化门脉高压、盆腔肿瘤等疾病会导致直肠静脉回流受阻,形成继发性痔疮。这类痔疮往往进展较快,可能伴有肛门潮湿、瘙痒等症状。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严重者可考虑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
痔疮患者日常应保持肛门清洁干燥,便后使用温水清洗,避免用力擦拭。饮食注意多摄入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避免搬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行为,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贫血表现时需及时就医。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普济痔疮栓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硬化剂注射或手术治疗。
痔疮老是流血可通过调整饮食、温水坐浴、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等方式治疗。痔疮出血通常由便秘、久坐、妊娠、静脉曲张、肛垫下移等因素引起。
1、调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减少排便时对痔疮的摩擦刺激。建议每日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摄入,以免加重直肠黏膜充血。
2、温水坐浴每日2-3次温水坐浴能促进肛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静脉淤血状态。水温控制在40℃左右,每次持续10-15分钟。坐浴后可外涂痔疮膏,形成保护膜减少摩擦。注意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继发感染。
3、药物治疗出血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地奥司明片等药物。复方角菜酸酯栓能形成保护性凝胶层,马应龙痔疮膏具有消肿止痛作用,地奥司明片可改善静脉张力。使用栓剂前需清洁肛门,药物需冷藏保存。
4、硬化剂注射对于反复出血的内痔,可在专业医疗机构接受聚桂醇注射液等硬化治疗。该技术通过注射使痔核纤维化萎缩,操作时间约5-10分钟。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肛门坠胀感,需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剧烈运动。
5、胶圈套扎适用于Ⅱ-Ⅲ度内痔出血,通过器械将特制胶圈套扎在痔核根部,使其缺血坏死脱落。治疗过程基本无痛,需分次处理多个痔核。术后1周内可能出现轻微出血,需观察排便情况,出现持续出血应及时复诊。
痔疮出血期间应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时活动5-10分钟。选择透气棉质内裤,排便后使用柔软无香型厕纸。出血量较大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疾病。长期反复出血者建议进行肛门镜检查,必要时考虑痔动脉结扎术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手术治疗。日常可进行提肛运动锻炼盆底肌,每日3组每组20次,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