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拉肚子脱水通常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症状。拉肚子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1、口干:脱水初期,患儿常感到口腔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嘴唇干裂。家长应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导致呕吐。口服补液盐溶液如ORS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有效方法。
2、尿量减少:脱水时,患儿尿量明显减少,尿液颜色加深。家长需密切观察排尿情况,若6小时以上无排尿,应及时就医。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缓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液治疗。
3、皮肤干燥:脱水使皮肤失去弹性,按压后回弹缓慢。家长可用手指轻压患儿手背皮肤,观察回弹速度。若回弹时间超过2秒,提示脱水严重。此时需尽快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4、眼窝凹陷:脱水导致眼周组织水分流失,眼窝明显凹陷。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眼部变化,若伴随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静脉补液是快速纠正脱水的有效手段。
5、精神萎靡:脱水严重时,患儿常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不安。家长需密切关注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送医。静脉补液和电解质调整是治疗的关键。
饮食方面,患儿应避免油腻、生冷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适当稀释奶粉。运动方面,脱水期间应减少活动,保证充分休息。护理上,家长需保持患儿皮肤清洁,避免尿布疹等并发症。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
高渗性脱水早期的主要表现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乏力、精神烦躁等。这些症状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大量出汗、发热或使用利尿剂等因素引起。
1、口渴:高渗性脱水时,体内水分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引发明显的口渴感。患者会频繁饮水,但若水分补充不足,症状可能加重。
2、尿量减少:由于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会减少尿液生成以保存水分,导致尿量显著减少。尿液颜色可能变深,提示尿液浓缩。
3、皮肤干燥:脱水导致皮肤水分减少,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下降。用手捏起皮肤后,回弹速度变慢,称为皮肤张力减退。
4、乏力:水分不足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感到乏力、疲倦,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5、精神烦躁:脱水影响脑部供血和代谢,可能导致情绪波动,表现为精神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
日常护理中,建议增加水分摄入,避免高温环境长时间活动,注意监测尿量和皮肤状态。饮食上可多食用含水分丰富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等,同时适量补充电解质饮料。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严重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