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可能由肠道机会性感染、药物副作用、HIV直接损伤肠黏膜、合并慢性肠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水样便、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
1、机会性感染:隐孢子虫或巨细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需进行粪便检测确诊,治疗可选用硝唑尼特或更昔洛韦等抗病原体药物,同时需加强补液防止脱水。
2、药物副作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蛋白酶抑制剂可能引发腹泻,可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或联用蒙脱石散等止泻药物,必要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3、HIV肠病:病毒直接破坏肠道CD4细胞导致吸收不良,表现为慢性腹泻伴营养不良,需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并补充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
4、合并肠炎:可能合并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肠病,需结肠镜检查确诊,治疗需联合美沙拉嗪等抗炎药物,严重时需使用免疫调节剂。
艾滋病腹泻患者应保持低脂低渣饮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每日监测体重和排便情况,出现血便或持续发热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