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变范围、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动脉硬化是动脉壁增厚、弹性减退的广义概念,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最常见类型,以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为特征。
1、病变范围动脉硬化涵盖所有动脉壁结构和功能退行性改变,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层钙化和小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特指大中动脉内膜因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常见于冠状动脉、颈动脉等。
2、病理特征动脉硬化表现为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钙盐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和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则具有特异性病理改变:早期为脂纹形成,进展期为纤维斑块,晚期可能出现斑块破裂、血栓形成,伴随巨噬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堆积。
3、危险因素动脉硬化的非特异性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和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更强调血脂异常的作用,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同时与吸烟、肥胖等可干预因素密切相关。
4、临床表现动脉硬化可能仅表现为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或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则因靶器官缺血出现典型症状: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心绞痛,颈动脉病变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动脉硬化表现为间歇性跛行。
5、干预策略动脉硬化需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使用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动脉粥样硬化需联合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严重狭窄时需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日常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摄入深海鱼类和坚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每6-12个月复查颈动脉超声或冠状动脉CT。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评估血管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