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安装时机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类型及症状严重程度,常见适应症包括严重窦房结功能不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超过3秒等。
1、窦房结病变:
当窦房结功能严重受损导致持续心率低于40次/分,并伴随晕厥、黑蒙等症状时需安装。这类患者常出现心脏供血不足表现,如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先排除可逆性诱因如电解质紊乱,永久性病变则需植入双腔起搏器。
2、房室传导阻滞: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率过缓是明确手术指征。这类阻滞可能由心肌炎、退行性变或心肌梗死引起,患者典型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抽搐等阿斯综合征发作。植入起搏器可预防猝死,术后需定期监测起搏阈值。
3、长间歇性停搏:
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脏停搏超过3秒伴相关症状需干预。常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可能由药物中毒或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诱发。对于反复发作的病例,选择具有频率应答功能的起搏器能更好改善生活质量。
4、心力衰竭合并:
部分心衰患者合并心室不同步时需植入三腔起搏器。这种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用于QRS波宽度超过120毫秒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能改善心室收缩协调性,但需严格评估左右心室功能后再行植入。
5、恶性心律失常:
对于室速/室颤高危患者可考虑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这类设备兼具起搏和除颤功能,适用于既往心脏骤停幸存者或EF值低于35%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需注意术后心理疏导避免设备焦虑。
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两周避免感染,逐步恢复上肢活动但避免剧烈挥臂动作。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切口愈合,限制钠盐摄入预防水肿。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远离强磁场环境,乘坐飞机时需提前告知安检人员。出现心悸、持续打嗝或切口红肿渗液应及时就医,起搏器电池寿命通常为6-10年需提前规划更换手术。
阿司匹林肠溶片通常建议在餐前30分钟空腹服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外层有耐酸包衣,空腹时胃内酸性环境较强,可减少药物在胃中溶解,促进其在肠道碱性环境中释放,降低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若餐后服用,食物可能延缓胃排空,导致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包衣破损风险。对于需长期服药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固定晨起空腹服药有助于维持血药浓度稳定。肠溶片不可掰开或嚼碎,避免破坏包衣结构。服药期间应观察是否有黑便、腹痛等消化道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避免饮酒,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出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