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皮下出现可移动的疼痛疙瘩可能由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腱鞘囊肿、淋巴结肿大或软组织损伤引起。
1、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积聚形成囊肿,触诊时质地较软且可推动。伴随局部红肿热痛时需警惕感染,可通过局部消毒或手术切除治疗。
2、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活动度好且边界清晰。体积较大压迫神经时会产生疼痛,超声检查可确诊,必要时行手术摘除。
3、腱鞘囊肿:关节囊或腱鞘退变形成的囊性肿物,多见于膝关节周围。按压时有弹性感,可能伴随关节活动受限,可通过穿刺抽液或手术切除处理。
4、淋巴结肿大:膝周浅表淋巴结对下肢感染产生反应性增生,触之如黄豆大小且伴有压痛。需排查足癣、外伤感染等诱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抗感染治疗。
5、软组织损伤:碰撞或扭伤后局部血肿机化形成硬结,活动时牵拉周围组织引发疼痛。急性期应冰敷制动,慢性期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
日常需避免反复摩擦或挤压肿块,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刺激。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以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如猕猴桃、西兰花等。适度进行直腿抬高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力量,但应避免深蹲等增加膝关节负荷的动作。若肿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出现皮肤破溃,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肿瘤可能。
底下有异味可能与阴道炎、外阴炎、尿路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保持清洁、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方式改善。
阴道炎通常由细菌、真菌或滴虫感染引起,表现为分泌物增多、颜色异常及异味。外阴炎多因局部刺激或过敏导致,伴随瘙痒和红肿。尿路感染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及尿液异味。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穿透气棉质内裤,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适量饮水有助于冲刷尿道。
异味持续或加重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克霉唑阴道片、甲硝唑栓、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避免自行用药或过度清洗,以免破坏正常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