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针后伤口周围肿胀可能由局部炎症反应、淋巴回流受阻、细菌感染、缝合过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热敷交替、抬高患肢、抗生素治疗、调整缝合松紧度等方式缓解。
1、局部炎症反应创伤后机体释放炎性介质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红肿热痛。无须特殊处理,48小时内冰敷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
2、淋巴回流受阻缝合可能压迫局部淋巴管,导致组织液积聚。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配合轻柔向心按摩帮助淋巴回流。
3、细菌感染可能与伤口污染、换药不及时有关,伴随脓性分泌物和发热。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或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4、缝合过紧缝线张力过大压迫血管,导致局部缺血性肿胀。表现为皮肤发白或青紫,需医生评估后拆除部分缝线重新调整。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活动,如肿胀持续加重或出现搏动性疼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