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放疗需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主要采用体外放射治疗和腔内近距离放疗两种方式。放疗前需完善影像学定位,治疗中配合营养支持与症状管理。
体外放射治疗通过直线加速器从体外定向照射肿瘤区域,适用于中晚期食道癌或术前辅助治疗。治疗前需进行CT模拟定位,制作个体化固定模具确保精准度。常规分割方案为单次1.8-2Gy,总剂量45-50Gy,疗程持续5-6周。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可减少对心肺组织的辐射损伤。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放射性食管炎,表现为吞咽疼痛,需采用流质饮食配合黏膜保护剂。
腔内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经导管直接置入食管腔内,适用于早期表浅肿瘤或外照射后局部补量。常用铱-192作为放射源,单次剂量5-7Gy,总剂量不超过15Gy。该方式可提高肿瘤局部剂量同时减少周围组织受量,但可能引起食管狭窄等远期并发症。治疗前后需禁食4小时,术后2日内进食低温流质。对于肿瘤侵犯气管或存在瘘管风险者禁用此方法。
放疗期间应每日摄入2000ml以上水分,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匀浆膳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避免辛辣、过硬及过烫食物加重黏膜损伤。治疗后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监测放射性肺炎、食管纤维化等迟发反应。建议联合肿瘤内科、营养科进行多学科随访管理,放疗后2年内每3个月复查增强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