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晕内出现小疙瘩可能由蒙氏腺囊肿、毛囊炎、皮脂腺异位症、乳腺导管扩张或纤维腺瘤引起。
1、蒙氏腺囊肿:
蒙氏腺是乳晕区特化的皮脂腺,当腺管堵塞时可形成无痛性囊肿。表现为乳晕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圆形突起,表面光滑,挤压可能有少量分泌物。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刺激,多数可自行消退。
2、毛囊炎:
毛囊细菌感染导致红色丘疹或脓疱,伴触痛感。可能与局部多汗、衣物摩擦有关。需注意每日温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衣。若红肿加重可遵医嘱使用抗菌药膏。
3、皮脂腺异位症:
皮脂腺异常分布在乳晕区形成淡黄色颗粒状突起,无自觉症状。属于生理性变异,与激素水平相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避免频繁刺激或抓挠即可。
4、乳腺导管扩张:
哺乳期或内分泌变化可能导致导管分泌物淤积,形成可触及的条索状结节。可能伴随乳头溢液,需超声检查鉴别。轻度可通过热敷缓解,反复发作需手术处理。
5、纤维腺瘤:
乳腺良性肿瘤偶可延伸至乳晕区,表现为活动性硬结。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需超声或钼靶检查确诊。直径小于1厘米可观察,增大时需手术切除。
日常应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减少摩擦,沐浴时避免用力搓洗乳晕区域。每月月经结束后进行乳房自检,观察肿块变化。饮食注意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出现持续增大、疼痛、皮肤凹陷或乳头溢血等症状时,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
乳晕内出现硬疙瘩不一定是乳腺癌,可能与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或皮脂腺囊肿有关。
乳腺增生是常见的良性病变,多与激素水平波动相关,表现为乳晕或乳房区域可移动的硬结,触痛感在月经前可能加重。乳腺纤维腺瘤多见于青年女性,疙瘩质地较硬但边界清晰,活动度良好。皮脂腺囊肿因腺体堵塞形成,表面可能有黑头或发红,感染时伴随疼痛。乳腺癌的肿块通常质地坚硬、边界不清且活动度差,可能伴随乳头溢液或皮肤凹陷,但需通过乳腺超声、钼靶或病理活检确诊。
建议发现乳晕硬块时避免挤压,及时到乳腺外科就诊检查,日常减少高脂饮食并穿戴合身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