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方法主要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健脾祛湿、养血润燥、扶正固本等。荨麻疹多因风邪侵袭、气血失调或禀赋不足导致,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可有效缓解症状。
一、疏风清热适用于风热型荨麻疹,表现为红色风团、灼热瘙痒。常用方剂如消风散,含荆芥、防风等中药,可疏散风邪、清热解毒。外治可配合金银花、野菊花煎汤外洗。治疗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风热之邪内生。
二、调和营卫针对卫表不固型荨麻疹,特点为遇风冷加重。桂枝汤加减可调和营卫,含桂枝、白芍等药物,能温通经脉、固护卫气。日常需注意保暖,尤其避免汗出当风。此类患者常伴畏寒症状,可适当食用生姜、大枣等温性食材。
三、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胃湿热型,风团色淡伴脘腹胀满。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含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药。湿邪黏滞易反复发作,治疗需配合饮食调节,少食生冷甜腻之物。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可辅助调理。
四、养血润燥针对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表现为夜间瘙痒加重。当归饮子为主方,含当归、川芎等养血药物,配合生地黄滋阴润燥。此类患者皮肤干燥脱屑,可外用芝麻油润肤。长期患病者需避免过度洗浴及碱性清洁剂。
五、扶正固本用于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者,玉屏风散可益气固表,含黄芪、白术等补益药。治疗需循序渐进,配合八段锦等柔和运动增强体质。阳虚者冬季易发作,可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温补阳气。
中医治疗荨麻疹需坚持辨证论治原则,急性期以祛邪为主,慢性期注重调理体质。日常应记录诱发因素如食物、情绪等,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规律作息,情绪舒畅有助于气血调和。发作期可穿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沐浴水温不宜过高。若出现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须立即就医。中药调理通常需持续一段时间,患者应遵医嘱完成疗程,不可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