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通过情绪监测、药物管理、生活规律、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等方式护理。
1、情绪监测:
记录患者情绪波动周期与行为变化,使用情绪量表辅助评估。躁狂期需注意过度消费、睡眠减少等风险行为,抑郁期警惕自伤倾向。建议建立每日情绪日志,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管理:
协助患者按时服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等,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血药浓度,避免擅自增减药量。药物存放需远离患者冲动取用风险,必要时采用分装药盒辅助记忆。
3、生活规律:
维持固定作息时间表,保证7-8小时夜间睡眠。安排适度家务劳动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昼夜颠倒或过度劳累。饮食定时定量,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
4、心理支持:
采用非批判性倾听方式沟通,避免与躁狂期患者争辩。抑郁期多给予鼓励性语言,不施加康复压力。可共同参与正念训练或艺术治疗,必要时陪同进行家庭心理治疗。
5、危机干预:
制定应急预案,保存心理危机热线和急诊联系方式。当出现严重自伤自杀倾向、连续多日不眠或攻击行为时,立即送医。提前与患者协商好转诊条件,发作期必要时启动非自愿住院程序。
护理过程中需保持自身情绪稳定,参加家属互助小组学习应对技巧。居家环境避免放置危险物品,卧室采用柔光照明。定期陪同患者复诊,与医生保持三方沟通。注意观察季节转换等易复发时段,预防感冒等躯体疾病诱发情绪波动。通过培养园艺、绘画等安静爱好帮助患者建立生活支点,康复期可逐步参与社交技能训练。
双相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低落交替发作,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生活方式调整进行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内化学物质失衡及环境压力有关,通常表现为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时出现情绪异常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思维奔逸及冲动行为。抑郁发作时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及自杀倾向。治疗药物包括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和喹硫平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心理治疗可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情绪变化规律,家庭治疗可改善社会支持系统。急性期以控制症状为主,缓解期需坚持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家属需协助监测情绪波动并督促按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