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的并发症主要有心血管疾病、贫血、骨矿物质代谢紊乱、神经系统损害和感染等。尿毒症是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表现,由于肾脏功能严重受损,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有效排出,导致多系统受累。
1、心血管疾病尿毒症患者常并发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尿毒症性心包炎。高血压与钠水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可表现为头痛和视物模糊。心力衰竭多因容量负荷过重和心肌病变导致,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尿毒症性心包炎由代谢毒素刺激心包膜引起,典型症状为胸痛和心包摩擦音。治疗需控制液体摄入,使用呋塞米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严重者需透析。
2、贫血尿毒症贫血主要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不足和铁代谢障碍。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和活动后心悸。治疗需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配合琥珀酸亚铁片和叶酸片补充造血原料。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输血相关风险。
3、骨矿物质代谢紊乱尿毒症可导致肾性骨营养不良,包括骨质疏松和骨软化。这与活性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紊乱有关,表现为骨痛和病理性骨折。治疗需限制高磷饮食,服用碳酸钙片和骨化三醇软胶囊,必要时使用西那卡塞片调节甲状旁腺功能。
4、神经系统损害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较常见。脑病表现为意识模糊和扑翼样震颤,与毒素蓄积有关。周围神经病变出现手足麻木和蚁走感,需营养神经治疗如甲钴胺片。严重者需加强透析充分性,必要时进行血液灌流。
5、感染尿毒症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免疫力低下与营养不良和尿毒症毒素有关,可表现为发热和咳嗽。预防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治疗选用头孢呋辛酯片等肾毒性较小的抗生素,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尿毒症患者需严格限制蛋白质和钾的摄入,每日饮水量控制在尿量加500毫升以内。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瘙痒。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严格遵医嘱用药和透析,出现新发症状及时就医。家属应协助记录出入量,观察意识状态,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
尿毒症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期监测肾功能、避免肾毒性药物、及时透析治疗等方式防治。尿毒症通常由慢性肾病进展、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急性肾损伤等原因引起。
1、控制基础疾病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原发病是防治尿毒症的关键。糖尿病肾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肾损伤。
2、限制蛋白质摄入肾功能不全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同时需限制磷摄入,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加工食品等高磷食物。可配合复方α-酮酸片补充必需氨基酸,减轻氮质血症症状。营养师指导下的低蛋白饮食能有效延缓肾功能衰退。
3、定期监测肾功能高危人群每3-6个月需检查血肌酐、尿素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慢性肾病3期以上患者应监测血钾、血钙磷代谢及贫血指标。发现异常时可使用碳酸氢钠片纠正酸中毒,或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改善肾性贫血。早期干预可推迟进入尿毒症期的时间。
4、避免肾毒性药物禁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射液。造影检查前需水化治疗,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预防造影剂肾病。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材均需避免。用药前应咨询医生评估肾功能调整剂量。
5、及时透析治疗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5毫升/分钟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可选择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每周需进行2-3次,腹膜透析需每日更换透析液4-5次。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根治手段,术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等免疫抑制剂。透析患者要严格控制水分摄入,每日体重增长不超过1公斤。
尿毒症患者需保持每日尿量监测,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饮食以低盐低钾为原则,避免杨桃、香蕉等高钾食物。适量进行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接种乙肝疫苗、肺炎疫苗减少感染风险。出现恶心呕吐、胸闷气促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基础护理知识,帮助患者建立规律作息与用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