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发展为败血症的风险与伤口深度、污染程度、处理方式及个体免疫力有关,常见于严重烧伤、深部穿刺伤、动物咬伤及未清创的感染伤口。
1. 深度伤口:贯通伤或深达皮下组织的伤口易滋生厌氧菌,可能引发脓毒症。需彻底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甲硝唑等。
2. 污染伤口:接触泥土、生锈金属的伤口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建议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必要时使用万古霉素控制感染。
3. 延迟处理:超过6小时未处理的开放性伤口,细菌繁殖概率显著增加。早期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感染后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药物。
4. 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小伤口也可能进展为败血症。此类人群需加强伤口监测,出现红肿热痛应立即就医。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换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时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