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膝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可通过保守治疗、关节腔注射、关节镜手术、康复训练、中医理疗等方式治疗。该损伤通常由运动创伤、退行性改变、关节力学异常、急性外力作用、长期劳损等原因引起。
1、保守治疗:
适用于轻度撕裂或老年退行性病变患者。主要采用膝关节制动、支具固定配合冷敷处理,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制动期间建议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维持肌力。
2、关节腔注射:
针对伴有明显滑膜炎或关节积液的情况。常用注射药物包括玻璃酸钠、糖皮质激素等,可改善关节润滑并抑制炎症反应。该治疗需严格无菌操作,每月不超过1次,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感染风险。
3、关节镜手术:
对于年轻患者或完全性撕裂首选方案。通过微创技术进行半月板缝合修复或部分切除术,术后需配合4-6周支具保护。常见术式包括全内缝合技术、由内向外缝合技术等,具体选择取决于撕裂类型和部位。
4、康复训练:
术后或保守治疗期间关键环节。早期以等长收缩训练为主,逐步过渡到关节活动度训练和本体感觉恢复。推荐进行直腿抬高、腘绳肌拉伸、靠墙静蹲等动作,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负荷。
5、中医理疗:
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适用于慢性期症状缓解。可采用针灸刺激阳陵泉、梁丘等穴位,配合中药熏蒸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推拿手法需避开急性损伤部位,重点放松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群。
治疗期间建议控制体重减轻膝关节负荷,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动作。可适量补充钙质和胶原蛋白,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心肺功能。术后3个月内需定期复查核磁共振评估愈合情况,出现关节交锁或突发肿胀应及时就医。日常可佩戴护膝提供稳定性,睡眠时在膝下垫薄枕保持微屈体位。
成角畸形矫正需注意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规范及术后康复管理。
成角畸形矫正前需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畸形角度、部位及骨骼发育状态,排除手术禁忌证。术中需根据畸形类型选择截骨方式,如楔形截骨、阶梯截骨等,精确矫正力线并牢固固定。术后需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早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步增加负重强度,避免过早剧烈运动。康复期需关注切口护理,预防感染,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但须遵医嘱。
矫正后3-6个月内避免高强度跑跳,饮食注意补充牛奶、鱼类等富含钙磷食物,定期随访监测骨骼生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