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填塞止血后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保持鼻腔清洁、观察出血情况、预防感染、定期复查。鼻腔填塞是鼻出血的常见止血方法,填塞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再次出血或感染。
1、避免剧烈运动鼻腔填塞后应避免跑步、跳跃等剧烈运动,防止因血压升高导致填塞物移位或再次出血。建议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保持头部高于心脏位置,睡眠时可垫高枕头。打喷嚏时需张口减轻鼻腔压力,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
2、保持鼻腔清洁填塞期间可用生理盐水棉签轻柔清洁鼻孔周围血痂,禁止自行取出填塞物。保持环境湿度,使用加湿器避免空气干燥。口腔护理需加强,因鼻腔堵塞可能需经口呼吸,可用淡盐水漱口预防口干和咽喉不适。
3、观察出血情况记录唾液或鼻涕中血丝的量及颜色变化,若出现鲜红色血液持续流出、口咽部明显血腥味或填塞物脱出,需立即就医。少量渗血可冰敷鼻梁部收缩血管,出血量大时应保持镇静,避免吞咽血液刺激胃肠。
4、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出现发热、鼻腔脓性分泌物、头痛等症状提示可能感染。保持填塞纱布干燥,避免污水进入鼻腔。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因高血糖易继发感染。
5、定期复查按医嘱时间返院取出填塞物,通常前鼻填塞24-48小时、后鼻填塞3-5天需更换。取出后仍要观察1周,避免用力擤鼻。反复鼻出血患者需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排查高血压、血液病等病因。秋冬干燥季节可涂抹红霉素软膏保持鼻腔湿润。
鼻腔填塞后饮食宜清淡温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过热饮品。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色蔬菜,有助于血管修复。恢复期禁止游泳、潜水等可能使鼻腔进水的活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者需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对预防再出血至关重要。
保持鼻腔湿润可通过使用加湿器、生理盐水喷雾、多饮水、避免干燥环境、补充维生素A等方式实现。鼻腔干燥可能由空气干燥、脱水、维生素缺乏、过敏性鼻炎、干燥综合征等因素引起。
1、使用加湿器室内空气湿度低于40%时易导致鼻腔黏膜干燥。加湿器可增加环境湿度至50%-60%,优先选择冷雾型,避免细菌滋生。夜间卧室使用效果更佳,需每周清洗水箱防止微生物污染。对花粉或尘螨过敏者应配合空气净化器使用。
2、生理盐水喷雾医用生理盐水喷雾能直接湿润鼻腔黏膜,每日使用3-5次安全性高。选择等渗溶液避免刺激,喷射时保持头部直立。鼻出血或术后患者可选用含透明质酸的修复型喷雾,但需避开鼻中隔弯曲部位。
3、多饮水成人每日饮水应达1500-2000毫升,体液充足时鼻腔分泌物黏稠度降低。冬季可饮用温蜂蜜水,夏季增加淡盐水补充电解质。慢性肾病患者需控制单次饮水量,分次少量饮用更利于吸收。
4、避免干燥环境空调房内放置湿毛巾或水盆辅助增湿,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乘坐飞机时可佩戴医用保湿口罩,冬季外出用围巾遮挡口鼻。长期接触粉尘者应佩戴防尘口罩并缩短暴露时间。
5、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呼吸道纤毛上皮化生,每日摄入700-900微克可维持黏膜完整性。动物肝脏、胡萝卜、菠菜等食物富含维生素A,脂溶性特性建议与油脂同食。长期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需监测肝功能。
鼻腔持续干燥伴结痂、出血时需排查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冬季睡前可用棉签蘸取少量凡士林涂抹鼻前庭,避免过度清洁鼻腔。过敏性鼻炎患者应远离过敏原,空调滤网需每月清洗。老年人鼻腔腺体萎缩可定期进行蒸汽吸入,但水温不宜超过50摄氏度防止烫伤。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全身黏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