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搏可能由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心脏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心脏停搏最常见原因。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会破坏心脏电传导系统,引发心室颤动或无脉性电活动。这类患者往往有冠心病病史,发作时伴随剧烈胸痛、冷汗等症状,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严重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会使心脏失去有效泵血功能。这类情况常见于心肌病、长QT综合征患者,发作时可能先有心悸、头晕等前驱症状。除颤器植入和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重要防治手段。
3、电解质紊乱:
血钾异常对心肌电活动影响显著,血钾高于6.5mmol/L或低于2.5mmol/L都可能诱发停搏。肾功能不全、利尿剂使用不当是常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肌无力、心电图异常等表现。需通过血液透析或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抗心律失常药过量会抑制心肌传导系统。这类中毒通常有明确用药史,表现为恶心、视觉异常等前驱症状。除停用相关药物外,可能需要使用特异性解毒剂。
5、心脏结构异常:
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等疾病会改变心脏血流动力学,增加猝死风险。患者平时可能有活动后气促、胸痛等症状,需通过心脏超声明确诊断,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心脏停搏需定期体检筛查心血管疾病,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注意低盐低脂,适量补充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深绿色蔬菜。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但心脏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运动方案。出现胸闷、心悸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